728 x 90
728 x 90

用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發現書中隱藏的人物!

資料太多太少,都一樣頭疼!

在上一篇我們討論到:研究資料太多太雜,難以聚焦,此時如能善用工具快速聚焦在感興趣的議題上,能省去許多時間。然而,萬一你的研究範圍本身就偏小、又或是較不熱門或較少人談論的研究主題,你真的會很想吶喊:為什麼我都找不到資料!

這個情境,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尤為困擾。從蒐集資料、文獻分析開始,從中建立研究脈絡與發展研究內容,俗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過程,正是人社研究者的日常!倘若蒐集到的資料過少,使得研究文獻基礎不夠充足、或是背景資料不完整,對後續內容的發展影響甚大。


如何在資料有限的狀況下進行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即是一個常見、資料蒐集不易的一個研究主題,主要圍繞著人物的生平事蹟、觀點論著、交友網絡等等,可以延伸出許多面向的課題。而人物研究的研究者,確實常在蒐集人物資料時面臨挑戰。

以近代台灣的知識人物陳逸松(1907–2000)為例。陳逸松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台灣,赴日本求學期間,他積極響應由林獻堂、蔡培火領銜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是首批為台灣爭取自治與自由的知識青年。

在戰後,他與左翼文人蘇新等人交好,創辦了第一份臺灣白話文雜誌《政經報》,倡導自治理念、自由言論與社會建設主題。作為地方的意見領袖的陳逸松,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也參與了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協助恢復台灣社會秩序與爭取人民權利。在此事件後,他與中國國民黨的關係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曾任考試委員、中央銀行常務董事,但是在1970年代以後,卻時常遭到搜索、審訊因此選擇了遠赴美國。之後經過旁人轉介,受到周恩來邀請前往中國,並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台灣省代表。1980年代,他離開中國,返回美國定居。

陳逸松的個人生命經驗、思想變化與政治奮鬥歷程,以及他在台、日、中、美四地的輾轉遷移,不僅展現了近代台灣複雜鮮活的歷史樣貌,也體現了台灣身處在世界地景中,與周邊強權的互動關係,非常值得書寫。

看到這裡的你一定會想,陳逸松,是誰?

的確,相較於上一篇提到的胡適,如果在任一圖書館館藏查詢或是Google等搜尋引擎,找到的資料量可說是天差地遠,甚至連台灣人都不太認識這號人物…


使用圖書全文檢索,發現被隱藏的陳逸松?

如此精彩的人物,書店或圖書館僅能夠找到寥寥可數的陳逸松回憶錄,或者是幾本曾經發行過的圖書。試著藉由Google 圖書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的協助,卻能驚喜發現居然有上百本的圖書!除了以陳逸松為主題的回憶錄外,也包含了側面提及陳逸松的為人、處事、經歷、觀點、論著的各種圖書。

造成這個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全文檢索」,Google 圖書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 都是將查詢的深度延伸至圖書的「全文」,這也代表著我們能直接查詢到書中的每一顆文字,有助於發現隱藏在圖書中的知識

Google 圖書與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 採用「圖書全文檢索」,能呈現書籍內文中的關鍵段落
Google 圖書與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 採用「圖書全文檢索」,能呈現書籍內文中的關鍵段落

以陳逸松的例子來說,藉由Google 圖書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等圖書全文檢索服務協助,反而讓找到的資料包含了更多樣面向,如:日治台灣、政治運動、口述史等等的圖書內容,以及許多與陳逸松相關的口述史圖書,如:陳逸松公子陳希寬對陳氏的印象、陳逸松回憶錄訪談人吳君瑩在口訪與整理資料的歷程..等。


完整人物研究的背景資料

人物研究的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採用Google 圖書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等圖書全文檢索的服務,除了能發現被隱藏在書中的主人翁,更能將時代與人物關係串聯起來。以陳逸松來說,除了能找到主角本身外,亦可從討論日治時期旅日與旅中台人研究、近代台灣美術、近代台灣文學與戰後運動等各種議題的圖書中,發現陳逸松的在時代中留下的印記與影響。

邁向知識探索,你準備好了嗎?

圖書全文檢索其實並不是個新議題,Google 圖書自2004年起即開始發展。後有 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讀秀中文學術搜索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等服務的誕生,從以「書本」為查詢單位,擴及到書籍內容的曝光。在陳逸松這個例子上,圖書全文檢索服務,真正將圖書查詢推向了知識探索嶄新未來

文/劉靜頻
DOI:10.30196/2022.0010003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