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做什麼?服務大眾的志工嗎?這應該是臺灣多數人對於社會工作者的第一個印象。然而社會工作者除了能提供第一線實務上的服務,也可以作為整個社會福利工作的政策分析推動者,提供更符合這塊土地社會福利需求的建議。這次《看見臺灣專訪計畫》邀請到以博士論文《臺灣的世代貧窮現象:貧窮陷阱或福利陷阱?》榮獲華藝數位2022年度中文電子學位論文頒獎典禮博士組最佳傳播獎,目前於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的黃上豪助理教授,長期關注臺灣社會福利與政策的他,將與我們分享如何透過研究者的角色為社會工作領域創造不一樣的價值!
每個國家的社會難題都是獨特的
「臺灣社會工作發展的脈絡是很獨特的!」黃上豪老師認為,有別於國外的社工事務所以中產階級作為服務對象,我們的社會弱勢通常伴隨著經濟上的困難,這也正是臺灣社會最典型且容易碰到的議題,黃上豪更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專職於解決社會政策發展問題的工程師。他認為社會工作本身是非常本土化的,臺灣的貧窮系統性結構難題也鑲嵌於在地的社會政策和環境下,因此在蒐集資料與參考文獻資料上很需要當地的或是華文的資訊,自己多透過華藝線上圖書館、Google scholar尋找相關研究,以及臺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aiwan Social Sciences Core Index,TSSCI)所收錄的兩大學刊:《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也推薦給有興趣或想了解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現況的人。
是誰一直處在貧窮的狀態而無法脫離?
為什麼會對社工這個領域有興趣?當我們充滿好奇的詢問著,黃上豪老師笑答:起初真的是誤打誤撞下進入社工系!後來家中曾歷經比較困頓的時期,而對「貧窮」議題產生好奇,現在也有一種「如何幫助別人脫離貧窮的狀況」使命感。在經過大學學習與一線服務歷程後,黃上豪老師轉而踏入學術領域,並將臺灣「貧窮」研究與增進貧窮認知教育作為目標,希望通過研究提供更好的社會政策協助服務對象。根據美國國民收支動態調查(Panel Study of In- come Dynamics,PSID)指出:25-60歲的美國人,有超過61.8%會經歷一年以上的貧窮,這份資料與過往的貧窮研究只鑽研於「誰會落入貧窮?」的主軸有很大的不同,黃上豪老師認真地說:這份資料開啟了我對臺灣世代貧窮的研究,在這個充滿高度風險且勞動市場變化快速的社會,大家都有可能「經歷」貧窮。我們也發現有一些群體無法脫離貧窮系統,甚至連他的下一代都持續困在這個系統當中。「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問的是:是誰一直處在貧窮的狀態而無法脫離?」黃上豪老師拋出這個重要的問題。
臺灣將面臨的社會福利設計問題:家庭照顧、高齡就業、社會安全網
臺灣的社會工作因環境結構的轉變即將面臨新的挑戰,黃上豪老師分享目前及未來亟待關注的三個議題:「家庭照顧」、「高齡就業」及「社會安全網」。高齡就業的部分,目前臺灣勞動部也積極於勞動市場中推動「高齡職務再設計」,鼓勵高齡二度就業,同時也鼓勵企業設計適合高齡族群的職務;而黃老師特別對於「家庭照顧」這塊談到: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超過20%,每5個人就有1個人是高齡者。早期的社會依靠家庭資源做照顧,面臨社會與家庭結構的轉變,老年人口的照護也是未來嚴峻的議題,屆時我們該如何達成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最後關於「社會安全網」的設計,黃上豪表示:社安網其實扮演了一個預防性的角色,能盡早地給予需要的協助。這讓我們想起曾在《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畫》與王永慈教授討論過貧窮議題與當前的社會安全網能不能真正的讓需要幫助的貧窮人口獲得照顧,這塊也是我們與老師一致同認為還需要再努力的地方。
社會工作研究和其他學門研究有很大的不同,而往往這些研究都能促進整體制度的改變。藉由黃上豪老師的分享,了解到社工的實務經驗仍與學術緊密相連,同時這也將是臺灣社會工作者在未來幾年內需要認識到的議題,通過了解社會政策與其結構,更能協助社工以宏觀的角度解決難題,真正地幫助個案脫離當前的困境。
責任編輯/劉靜頻
DOI:10.30196/2024.0010013
參考資料:
- Rank, M. R., & Hirschl, T. A. (2015). The Likelihood of Experiencing Relative Poverty over the Life Course. PLoS ONE,10(7), e013351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33513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職務再設計
- 2025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了!
- 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畫
- 衛生福利部社會安全網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