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 x 90
728 x 90

在掌聲中讓世界看見臺灣學術影響力─「2024年度臺灣學術傳播獎頒獎典禮紀實」

由華藝數位舉辦的「2024年度臺灣學術傳播獎」頒獎典禮隆重登場。此獎項旨在肯定臺灣研究者與期刊編輯團隊的心血結晶,也展現了臺灣學術研究在國際舞台上的專業價值。

完整得獎名單走這看:https://airiti.pse.is/87f3ht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臺灣學術傳播獎的社會影響力與學術傳承

2024年度獎項包含論文組「最佳傳播獎」、期刊組「潛力新星獎」、「最具多樣性獎」、「最具影響力獎」以及「最佳下載獎」。這些榮譽不只是對學術表現的肯定,更是臺灣學術能量被世界看見的重要象徵。典禮由華藝數位營運長顏慧炤揭開序幕。她指出,華藝數位多年來致力於建構學術傳播平台,相信資料庫的力量能讓珍貴成果跨越時空,傳遞至全球。

作為頒獎嘉賓的 2023 年度最佳傳播獎得主張乃予博士,也分享了他的觀察。他認為,獲獎代表研究能見度與社會影響力的雙重肯定。今年的得獎主題涵蓋 Deep Fake、ESG、孤寂焦慮等社會焦點,顯示臺灣研究者正積極回應時代需求。

特邀 ORCID 亞太區經理鄭潔之進行專題演講 (圖片來源:華藝數位)

此外,本屆典禮特邀 ORCID 亞太區經理鄭潔之進行專題演講。她指出,在 AI時代下,ORCID 在維護學術誠信與傳播上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與華藝數位合作,不僅能提升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也能加速臺灣學術與國際接軌。

流量突破千萬!華藝線上圖書館數據揭示臺灣學術趨勢

「到底誰在看我的論文?」是許多研究者的共同疑問。典禮上,華藝數位學術產品總監李彥萱公布了最新數據:

  • 下載量突破千萬:華藝線上圖書館總下載量已超過 1,000 萬。
  • 期刊論文下載成長 15%:2024 年下載表現持續攀升。
  • DOI 解析次數翻 2.3 倍,代表研究引用需求顯著增加。
  • Google Search 曝光量高達 2.69 億次,單日最高突破百萬。
華藝數位學術產品總監李彥萱分享華藝線上圖書館的傳播數據 (圖片來源:華藝數位)

這些亮眼數據,來自平台優化與國際合作的雙重推動,讓臺灣研究成果能被更多海外學者檢索與引用。李彥萱更進一步分析,這些數據背後反映了臺灣學術的新趨勢:

  • 醫療護理研究持續受關注:近半數獲獎學位論文與醫療、長照相關,在海外熱門下載文章中,醫護領域亦佔多數。
  • 新興議題快速崛起:Deep Fake、孤寂焦慮與「躺平族」等,突顯社會科學研究正緊扣時代脈動。
  • 跨域合作蓬勃:「高齡者」、「氣候變遷」等議題,已從護理延伸至都市規劃、建築等領域,形成跨學科合作。
  • 全球傳播力顯著提升:目前已有近 200 個國家透過華藝線上圖書館使用臺灣論文,真正落實「走出台灣,連結世界」。
與會嘉賓、獲獎者、頒獎人大合照 (圖片來源:華藝數位)

在掌聲中讓世界看見臺灣學術影響力

學術研究、碩博士論文常被視為學者生涯的起點,而在本屆典禮中,我們也驚喜的發現,它同時也串連了產業經驗與社會實踐,從他們的獲獎故事,讓我們看見學術研究成果,展現了超越學術界的生命力:

  • 持續實踐的印記:最佳傳播獎得主張益誌畢業逾五年,仍持續投入社區健康促進工作。他坦言最初聽到獲獎消息時「難以置信」,但更讓他欣慰的是,這份關注讓更多人看見社區健康議題的重要性。
頒獎嘉賓張乃予(右)、最佳傳播獎得主張益誌(中)、指導老師鄭雅愛(左) (圖片來源:華藝數位)
  • 矯正社會觀念的力量:博士組得主張文翰在畢業兩年即獲獎。他分享:「這個獎項讓我更有信心去推廣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不只是有病沒病的二分法,而是需要被更多人理解與重視。」
最佳傳播獎得主張文翰(中)與指導老師李玉嬋(右) (圖片來源:華藝數位)
  • 提攜新秀的使命:榮獲「潛力新星獎」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由主編田富美老師代表領獎,她認為:「期刊除了專業使命,更肩負提攜年輕研究者的社會責任。」該期刊設有新秀專區,鼓勵年輕學者投稿,持續為臺灣學術注入新血!
頒獎嘉賓鄭潔之(左),潛力新星獎得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主編田富美 (圖片來源:華藝數位)

本屆臺灣學術傳播獎頒獎典禮不僅是對研究者致敬,更增添一份思考的深度:學術傳播的價值,不只在於獎項的光環,更在於知識如何被看見、被信任,被傳承,並最終形塑社會。我們期待每位獲獎者都像一顆閃耀的星,能在學術、產業、國際的舞台上發光發熱,持續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學術影響力。

DOI: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