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紙電雙贏?先了解電子書上架流程與經銷服務!
- 產業觀察
- 2022 年 7 月 26 日
如果想要為您的內容與數位物件註冊DOI,必須透過國際數位物件識別碼基金會(International DOI Foundation)認可的註冊中心來註冊,以取得DOI號碼,如:華藝DOI註冊中心 airiti DOI、Crossref、DataCite、EIDR、BSI Identify…等。每一間註冊中心的政策、負責區域略有差異,以下分別和大家介紹…
READ MORE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深入討論官方DOI註冊中心合作的優點,探討為何越來越多的出版者傾向與註冊中心攜手合作,以及這種選擇會對往後數位出版服務所帶來的實質影響。期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掌握更多的資訊做為關鍵決策的參考依據。
READ MORE近年來,像APA、Chicago、AMA、IEEE等主要的學術寫作規範都要求「文後參考文獻必須標註DOI」。這意味著學者在列出參考文獻的完整書目資訊時,還需附上DOI(數位物件識別碼)。同樣地,學術期刊出版者也會在文章中顯示DOI,以符合國際出版標準。這種做法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識別符號,讓研究者能更方便、快速地查找、引用和連結文章。
此外,若每篇參考文獻都標註DOI,就能有效減少過去因書目資訊錯誤(例如文字、符號或編碼問題)導致的引用統計不準確,提升全球學術資訊的數位連結與互通性。對期刊編輯來說,這也能幫助他們快速了解文章的全球傳播情況,並將這些數據用於編務報告或評鑑資料,展示期刊的影響力與經營成果。
READ MORE作為研究者與學術編輯,不論是在撰寫學術文章,或替投稿文章進行形式審查時,總需要與海量的參考文獻奮鬥。寫作時的你,需要逐一將參考文獻依照引文革是規範進行整理,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出現引用瑕疵;而作為學術編輯的你,則彷彿要有火眼金睛,一一確認稿件是否提供了正確的參考文獻資訊,而在生成式AI的蓬勃發展下更要留心是否有AI提供的虛假來源,為學術倫理把關。
READ MORE目前學術界對於被引用數據的計算,大多偏向以兩年及五年影響係數為基礎,主要是希望能夠反映出期刊文章在短期內的影響力;然而,這種做法卻忽略了期刊過往文章出版後的長期傳播成績,實屬可惜。重要的研究成果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被廣泛引用和應用。若僅僅以兩年或五年的時間來評估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其真正價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