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十分主流討論議題,但若是攤開「SDG4優質教育」的涵蓋內容,你會發現包含的教育類別十分的廣泛,同時也關注教育的「品質」。這次,我們想從大家比較陌生的「高等教育」來談談SDG4優質教育,十分榮幸邀請到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執行長,現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侯永琪教授,和我們從高等教育政策及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角度,來談談SDG4優質教育教育品質。
高等教育與品質保證
在開始談SDG4優質教育前,侯永琪教授先和我們解釋了高等教育的範疇:高等教育指的是義務教育之後的教育,也是在國家所保障的學習年限之後,學習者可以「選擇」去接受的教育。通常會有很多不同的路徑可以選擇,像是一般大學、職業類型、科技領域等,甚至有些學生會再往研究領域繼續進修。
「滿街都是大學生」,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一點都不陌生,侯永琪老師則認為,這是因為臺灣在80、90年代的高教擴張政策所致。但她也坦言,高等教育,某個層面的確是推動國家最重要的政策、建設、進步、策略最重要的基礎,因此逐漸擴張對國家社會來說算是好現象,這代表學習者在義務教育之後,有機會持續學習。如果一個國家有80%-90%的人受過高等教育的訓練或是能有機會不斷學習,對於國家社會的品質及人才需求絕對都是有提升的,且能成為國際公民。
SDGs對於高等教育與品質保證帶來的影響
高教擴張後的衍伸議題正是「教育品質」。教育品質看似是十分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品質,指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成果!」侯老師用一句話和我們解釋了品質的定義。
然而品質的涵蓋面向,並非是一陳不變的,深耕台灣高等教育政策及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的侯永琪教授,從她多年的實務經驗觀察,和我們分享:從高教評鑑指標來看,其實大學品質的概念這幾年也有一些轉變,初期是關注的是「軟硬體」,像是有沒有足夠的師資、基礎設施、資源;第二階段接著開始關注「大學治理」,當你有了很多資源後,怎麼運用?有沒有計劃?學生的使用情況怎麼樣?有沒有系統去管理?能不能持續的監測?;第三階段則是永續、SDGs的概念開始加進來,同時更關注學生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不僅是找到工作了沒。對於高等教育品質接下來的走向,侯永琪老師認為可能是著重在Life Long Learning,尤其是非正式的學習,要如何把這樣的學習歷程整合,就是國家未來需要去思考的。
SDG4細項目標的現況與觀察
在SDG4優質教育的目標下,其中「SDG 4.3 確保人人獲得公平且可負擔的高等教育受教機會」關注在高等教育的公平與可負擔狀況。侯老師提到,其實UNESCO早在在SDGs提出前,就曾明訂高等教育要關心的三大議題:Accessibility、Affordable、Internationalization。
如果從字面上看,公平與可負擔的教育機會,侯永琪教授認為,在台灣有達成!以Accessibility為例,在高教擴張及多元入學管道的政策下,學生可以有許多的機會進入到不同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包含一般大學、科技大學、職業類的學校,大概有80–90%的機會是能入學。許多人會質疑多元入學管道為學生或家長帶來更多負擔,甚至希望能恢復一試定生死的制度。侯永琪老師嚴肅的說:只有一個管道一定是不公平的,因為這表示你只認同某一種特質或程度的人,公平是要能尊重不同的才能,也是SDGs強調的包容性!
再來談到Affordable,侯老師坦言,台灣的學費相比其他國家是不高的,但是仍有許多學生受到家庭經濟等因素,即便有機會進入高等教育體系,但有很大的負擔。當然,學校與國家政策上都會提供許多獎助的機會,盡可能去減少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卻無法完成的情況。
大學社會責任與SDGs案例分享
近年受到全球響應SDGs的浪潮,臺灣教育部也推出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許多大學也都非常重視並積極參與。侯老師認為:不論大學社會責任、教育部深根計畫等,大學積極參與的因素之一是─政策導向(Policy Driven),然而政策導向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正代表從上而下有一個集體意識,並且結合教育、產業,大家願意開始將永續內化成組織的信念,而大學要傳遞的更是真正的「實踐」!
「教育,是貫穿17個SDG目標最重要的脈絡」,曾擔任多項永續獎項評審的侯永琪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她認為,需要透過教育讓學生從小就開始對永續有意識,到了大學來實踐,未來當他成為產業中的決策者時,才能做出永續的決策。侯永琪提到SDGs應用於課程的有趣案例:有一位老師在課程中結合「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在大學中開設健康與疾病的課程。年輕的大學生總是覺得自己很健康、自己離疾病非常遙遠,因此透過這個課程,試圖去建立大學生對於健康的意識(awareness)。課程名稱中更特別凸顯疾病二字,讓大學生對疾病、生活習慣、身體管理之間的關聯產生意識。侯老師笑著說,從這個例子大家可以發現,從事教育、教職的人,並不是只能與SDG4優質教育有關,透過教育與課程,讓學生對於SDG3有意識,這正是成功的內化。
而侯老師也提到另一則高教與社會連結的案例─屏科大與東港溪,不只將SDGs融合在課程中,更希望學生能實踐,課程帶領同學前往東港溪畔與附近的居民對話,實地去看周邊的農民或畜牧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以致於造成溪流汙染,再去實際產出解決方案,與社會一同合作往永續的方向邁進。
SDGs與永續發展,是一棒接一棒的任務,我們期待下一代擁有什麼樣的世界?他們將如何對未來的世界做出決策?都仰賴著從小開始的教育,一步一步的深化、內化。侯永琪老師認為,未來世界的挑戰將會更艱鉅,而永續將能給人希望。現在的我們期待下一代會成為怎樣的公民,現在的我們就該如何將永續的棒子如何交到他們手中!
文/劉靜頻
DOI:10.30196/2022.0010025
《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劃》由airiti 華藝數位與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共同企劃製作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