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像APA、Chicago、AMA、IEEE等主要的學術寫作規範都要求「文後參考文獻必須標註DOI」。這意味著學者在列出參考文獻的完整書目資訊時,還需附上DOI(數位物件識別碼)。同樣地,學術期刊出版者也會在文章中顯示DOI,以符合國際出版標準。這種做法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識別符號,讓研究者能更方便、快速地查找、引用和連結文章。
此外,若每篇參考文獻都標註DOI,就能有效減少過去因書目資訊錯誤(例如文字、符號或編碼問題)導致的引用統計不準確,提升全球學術資訊的數位連結與互通性。對期刊編輯來說,這也能幫助他們快速了解文章的全球傳播情況,並將這些數據用於編務報告或評鑑資料,展示期刊的影響力與經營成果。
READ MORE目前學術界對於被引用數據的計算,大多偏向以兩年及五年影響係數為基礎,主要是希望能夠反映出期刊文章在短期內的影響力;然而,這種做法卻忽略了期刊過往文章出版後的長期傳播成績,實屬可惜。重要的研究成果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被廣泛引用和應用。若僅僅以兩年或五年的時間來評估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其真正價值。
READ MORE隨著學術出版物數量的快速增長,追蹤和統計文章被引用次數變得愈加複雜。此時,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數位物件識別碼)和其衍生的引用追蹤工具如Cited by 功能,顯得尤為重要。這些工具不僅提供了精確且可靠的引用數據,還使期刊編輯團隊能夠輕鬆地了解期刊影響力和被引用的情況。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分析人社中心最新(2022年)公布的政治學門期刊分級名單中,有註冊DOI的14本期刊,其近十年(2014至2023年)被引用文獻的熱門統計數據,以此展示 Airiti Cited by Service功能在提升學術研究影響力和透明度方面的優勢,並鼓勵期刊主編和編輯團隊更多地使用這一工具來追蹤和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READ MORE在先前的文章「如何蒐集與判讀DOI解析數據?」中,我們已經探討了如何透過DOI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追蹤學術期刊傳播數據的方法,其中最被當前學界看重的「被引用數據」,其實也能夠透過DOI進行計算與追蹤,它提供了一種在不受限於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的框架下,仍能夠追蹤特定文章的被引用情況的方法,而這項DOI的延伸服務在全球官方認證的DOI註冊中心間有一個統一稱呼,即Cited by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