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疫情下的閱讀風景(上):後疫情時代的讀者人物誌」,我們從整體書市、電子書平台與圖書館電子書的使用情況,來看在這波世界大疫中,閱讀風貌的改變。當讀者閱讀、獲取知識的情境、行為,因為疫情或數位化的浪潮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不論是電子書平台、出版社或是圖書館,這些變化除了影響「出版」與「圖書借閱」這件事,更連帶改變了:我們如何將這些內容更有效的傳遞給讀者的方式!
READ MORE在【職人登場01】葉欣誠:永續發展是人類的永續,不是地球的!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葉欣誠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對於永續發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觀察與發展脈絡。葉欣誠老師投入環境與永續發展相關研究領域近30年,這一次他將和我們分享他的學術職涯的轉變。
READ MORE一切都是不小心?大多數的論文會涉嫌抄襲,主因是:沒有正確的引用研究過程中參考的文獻內容所致。研究人員從各處資料來源所獲取與分析的每項數據與觀念,都需要以正確的引用格式標明參考資料,這麼做不但能提高自身產出的真實可信性,也是對前人產出的重視與尊重。想提升論文原創性?你必須使用的3大資源是…
READ MORE像是「Google 圖書館計畫」、由美國的大型研究機構圖書館組成的「 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華文界則有「讀秀中文學術搜索」、「是科探索 Ainosco Search」等。但這些服務,我們可以如何運用在為研究主題尋找切入點上呢?
READ MORE觀察這一兩年的閱讀風氣,人們對於閱讀的熱忱依舊,只是換了個型態展現。要保持社交距離? 那就網路購書吧!沒有實際翻過不知道這本書好不好?來看看YouTuber的推薦吧!借不到紙本書?線上就可以借的電子書好像很不錯。 台股於2021年持續勁揚,投資人對股市的熱度也延燒到書市。博客來公布的2021年度閱讀暢銷排行TOP…
READ MORE從蒐集資料、文獻分析開始,從中建立研究脈絡與發展研究內容,俗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過程,正是人社研究者的日常!倘若蒐集到的資料過少,使得研究文獻基礎不夠充足、或是背景資料不完整,對後續內容的發展影響甚大。有哪些工具,能讓我們在資料有限的狀況下進行人物研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