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 x 90
728 x 90

劉影梅教授談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傳統的照護方式,已無法因應複雜的新環境!

【職人登場08】劉影梅教授談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傳統的照護方式,已無法因應複雜的新環境!

在上一集「劉影梅教授談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建構友善的環境,改變才會發生!」,我們從文明病的角度來切入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要談醫療與健康,不免俗的我們要來看看新冠疫情,護理背景出身、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老師,將帶我們一窺疫情對醫療體系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Photo by Mockup Graphics on Unsplash

疫後趨勢─非接觸式照護

「實際上是非常嚴重的!」當我們談到COVID-19對社區健康照護、監測帶來的影響時,劉影梅老師這麼說。自2019年底開始,全世界都經歷了一場世紀大疫,然而在這場疫病中,傳統的醫療照護方式受到極大的挑戰與衝擊。2021年臺灣三級警戒期間,曾發生隔離病房中的病患攻擊3位護理師的事件,劉影梅老師提醒我們,當各界同聲譴責的同時,很容易忽略了病患及照護者面對的實際的狀況,像是:可能因為他被隔離,沒辦法跟親人有比較好的連結而產生焦慮?而醫護人員需要不斷穿脫隔離衣進入病房,人工量測生命徵象,難道沒有更好的做法?劉影梅老師提到,過去醫護人員測量體溫脈搏呼吸,都靠接觸式的人工量測。而因為這場疫情,人與人之間的新距離已經產生,「傳統的照護方式,沒辦法因應複雜的新環境,而這場疫情前,我們對於非接觸式照護是不熟悉的!」護理背景出身的劉影梅老師嚴肅地說道。

她提到在三級警戒期間,護理人員每天都要面對龐大的篩檢量及人潮,穿著隔離衣在大太陽下替民眾篩檢,導致當時有許多護理人員昏倒。劉老師與國際扶輪3481地區聯合發起建造「正壓篩檢亭」,讓醫護人員能在篩檢亭中,不須穿著隔離衣、坐著替民眾進行篩檢。製作過程中,其實也面對了許多質疑,像是要把為了要讓醫護人員坐著,要把90公分的板裁切成75公分,反而耗掉很多的工時、材料..等,劉老師不諱言:我們有許多新科技、新技術、新想法,需要在醫療體系中被好好的落實。

但是在規劃非接觸式照護的時候,並不能只考量照護層面!以正壓篩檢亭為例,劉老師說道:我們設計篩檢亭時,採取向篩檢民眾前傾15度,因此即使隔著壓克力板、帶著手套,但姿勢是接近受檢者的,也能讓對方感受到距離的靠近。劉老師坦言,過去我們花許多時間做機械式的事情,應該要將時間花在跟人相處,亦即「人的介入方式」應該要更有效。


「我想提出一個概念叫做環境介入,也就是你到了這個環境裡面,自然而然就被療癒了,自然而然的產生某一些行為與習慣」劉影梅老師如此說道

沉浸式的改變─環境介入

她提到,疫情帶來的新距離,某些層面上我們是被侷限在一個人工的環境中,可能無法接觸到大自然中的陽光,身體容易缺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機制,因此光照也是歐盟現在十分重視的議題之一。如果我們透過智慧光照,在室內空間中去模擬出室外光線的變化,白天藍光高,下午漸漸增加黃光比例,當你進入這個空間後,身體自然而然受到光照的影響,產生追日的節律。

劉影梅老師也提到,她過去透過進入場域觀察,找出學童不喝水的原因,當時的解決方案是:提供水壺鼓勵學生在非尖峰時間先裝水。建構一個友善的環境,這正是是所謂的「環境介入 (環境治療)」,有一個友善的環境,他就會自然發生!劉老師笑著說:我覺得環境治療最有趣的是,在現場介入者都不累,被介入者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是一個輕省的介入方式


進入場域,你會看到更多!

「研究開始前一定要先深入場域,才會看的清楚、問的到正確的問題。她不諱言,會做研究的學者很多,但願意進場域的學者會看到更多!」從學童肥胖、部落之星到正壓篩檢亭,劉影梅老師的研究歷程也不乏是這樣的例子,也希望藉此鼓勵正在研究路上的大家!除此之外,對於新進研究者、研究生,也和大家分享了值得關注的焦點議題:我認為「非接觸式照護」將會是未來顯學,建議大家要持續關心這個議題;而「環境介入/環境治療」,也會是在後COVID時代十分重要的議題;不能忽略的則是SDGs想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貧窮」!

而對於未來醫護人力的缺口,劉老師也坦言:「自己人照顧自己人、越偏鄉越科技」需要被實踐,她也提到,未來10年臺灣面臨著2300個醫護人力的缺口,該如何讓人在還沒有病痛時就有健康觀念,如何用讓新技術落實在醫療體系中,讓偏鄉獲得同樣的照顧,也會是接下來需要關注的焦點。


透過劉影梅教授的實務經驗與案例,她帶我們看看非傳染性疾病(文明病)、傳染病(COVID-19)的兩大面向如何產生,又能如何解決,同時更和我們分享了疫情對於醫療照護帶來的重大影響與變革,面對不斷變動的環境,如何讓新科技、新技術更好的落實在醫療體系中,將也是未來醫護產業的從業人員、研究者們需要共同思考與努力的方向。正如劉老師不斷實踐與提醒我們─尊重、理解,才能看見與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式,才能讓「人的介入」更有效率!

文/劉靜頻
DOI:10.30196/2022.0010021

《SDGs主題學者專訪計劃》由airiti 華藝數位與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共同企劃製作

參考資料:

  1. 正壓篩檢亭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