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疫情下的閱讀風景(上):後疫情時代的讀者人物誌」,我們從整體書市、電子書平台與圖書館電子書的使用情況,來看在這波世界大疫中,閱讀風貌的改變。當讀者閱讀、獲取知識的情境、行為,因為疫情或數位化的浪潮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不論是電子書平台、出版社或是圖書館,這些變化除了影響「出版」與「圖書借閱」這件事,更連帶改變了:我們如何將這些內容更有效的傳遞給讀者的方式!
書籍的行銷新顯學:內容力與社群力並重
文策院2020年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中,總結整體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認為台灣民眾每天平均上網時數為3.24小時,休閒時間大量被網路佔據,單就閱讀書籍來看,讀者接收書訊的管道高達48.7%為社群平台,社群媒體顯然已成為出版社、實體書店與網路書店行銷時的首選。
疫情波動下,實體書展、新書發表會等活動效益有限,因應時勢,書店紛紛轉向與善於經營社群的知識型KOL合作推書,期待做出內容深度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提高讀者對自家產品的黏著度。
例如博客來的【5分鐘閱讀計畫】,邀請YouTube頻道《文森說書》自2020年5月起定期推出聯名說書內容,每集均有2000多次的播放量;樂天Kobo也邀請共讀社群《閱讀人》直播說書,推廣獨家優惠電子書,提升買氣;Readmoo則選擇自營《mooTube讀墨說書》頻道,每週一集,依照時下議題,介紹當期最多人購買或閱讀的電子書,近期累積播放時間已達36萬小時。
有曝光才有流量:線上主題書展
面對經費、人力的限制,多數的圖書館難以自營說書自媒體或頻繁的舉辦書展。數位浪潮下的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電子書,但電子書並非實體,無法於圖書館大廳策展吸引讀者。參照網路書店的行銷經驗,圖書館開始異業合作,打造線上主題書展。如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於2020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職想閱讀」為主題,將好書重新定義為幫助人從書中找到自己的禮物,讓讀者可以從不同閱讀活動中透過好書探索自己的職涯。
iRead eBooks華藝電子書也於2021年,響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精選人力資本、循環經濟、能源轉型加速去碳化、永續食業生態保育、智慧韌性城鄉、數位革命和跨域整合等7項核心主題,每個主題搭配12本編輯選書,協助圖書館站上永續發展的浪頭,吸引關注時事的讀者。
有追蹤更有互動:自營閱讀社群媒體
圖書館因業務繁忙,所經營的社群粉絲專頁、部落格,多用於政策宣導、活動推廣,或是館藏使用教學,較難專注在書籍推薦上。但新北市立圖書館,以「迷閱讀」為標籤,不定期於Facebook粉絲專頁上根據當下議題推薦優質書籍,近期俄烏風波時,即介紹《再造失去的王國:俄羅斯的帝國雄心500年史》,讓讀者探討俄羅斯與烏克蘭間的歷史。
台灣的電子書平台─iRead eBooks華藝電子書,於IG專頁上以濃縮書籍精華的「一分鐘閱讀」,協助讀者快速接收資訊的「時事懶人包」,每週發文精選不同主題介紹相關書籍,除了圖書館可透過分享貼文提升館藏閱讀量外,有選擇障礙的讀者追蹤後,也可立即省下選書的煩惱。
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
圖書產業在疫情下,從出版到閱讀,逐漸脫離紙本朝向多元化數位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實體距離雖然擴大,但人與閱讀的距離卻在各界的努力下漸漸縮短。有感染力的內容,透過社群傳播,仍能觸及讀者的心靈深處,勾起閱讀的慾望。
2022年,保持希望、樂觀與方向,希望在圖書館、書店、咖啡廳,通勤間、睡前、午休時,閱讀仍能陪著你我持續成長,看遍前景繁華。
文/黃葳
DOI:10.30196/2022.0010011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